1970年出生,祖籍河南周口,1978年随父母来至九朝古都洛阳,在这个古老的文化背景中,无疑接受了淳厚的人文环境的熏染,并为具个性增添了聪慧、质朴和坚韧的潜质。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授教于著名画家王颖生、丁中一、杨建生等,系统学习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和理论。现任洛阳市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委员,洛阳书画院特聘画家,执教于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原洛阳第二师范学校。自幼喜爱美术,在十几年的专业修炼和对艺术的不断思考、探索中认识到:除了扎实的造型外,还要不断发现自己的文化认同和艺术认识,寻找自己的绘画评议和艺术发展方向,所以由国画人物、花鸟、另兼工西画而必为主攻国画人物,近年又专攻现代人物。绘画风格讲究师法自然,注重从中国和西方绘画意识中汲取营养,追求新意,追求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独特韵味。在创作中以自我的真诚和热情深入生活,妙于生活,赢得自在与忘我创造出独具风范的中国人物作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欣赏和赞许。近年来,在精心研究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方法,运用新的思维方式,从中西绘画中汲取营养,由写实塑造人物形象,向变形、夸张的手法转变。画人物画难、画现代人物画更难。除了在题材、主题,表现方式上的广度增加外,还要在精神意蕴的深度上挖掘。作品《憧憬》就是1998年在对社会、未来、人生抱以美好愿望中完成的,画面充满了现实主义、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韵,在作品中,所刻画的少女,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充满着清纯,朝气和未来的憧憬。艺术是在不断追求新与美中得以发展的,这不仅是艺术的独特性,而且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根本任务。我们的时代是明朗的、雄伟的,充满理想与刺激的时代,是充满新事物的时代。对新与美的追求是一个画家的天性,所以在绘画风格上,我一般不重复过去重复自己在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完成一批写实的工笔创作之后,在思想上、意识上、感受上作以调整,转变心态,从笔墨和绘画风格上作以转换,向写意、变形方面发展,有时也创作一些重彩变形人物画,体验不同方法在绘画中的效果。作品《秋硕》《荷塘清音》等,以重彩人物变形为主,画面色彩丰富,但不失中国画的墨色,墨仍作为基本的表现色彩,并通过第三的色彩感觉与想象力把握了墨,作为黑色与众多色彩的对比关系,墨与彩互渗,互间产生了独特的东方哲学意义和神秘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画的追求与其他画种不甚相同,更多的是要达到内涵并自然流露,它的魅力就在体现它的意蕴与深度感悟层次上。笔墨与技巧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可谓是必须十分全面而过硬地掌握好的最基本的本领,而心画是中国画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禅意,一种静态的体验与感悟,一种无意识的品味,一种极其微妙的追求,所以在创作工笔画之余,我还进行写意、人物及小品画创作,在轻松和自由的空间感受笔墨与心灵的畅快,领略中国写意画所特有的韵味。小品《老墙情深》《品秋》等作品就是在这种性情下、随心所欲、随情所动,形象简洁而意境深远,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